可能在长安城,他俩一起在酒楼喝得兴起之际偶然提起过几次,不过喝醉酒后的事谁能记得有多少。
要不是云星起临走前那封信,他连他老家在翠山都不知晓。
燕南度打断谈论:“先喂了药,我们再慢慢聊。”
刚熬好的药不等人,再不喂,等会凉了喝着更苦。
收了心思,燕南度暂且将药碗放在一边案几上,挂好床帘。
云星起现下是不怎么出虚汗了,今早他给他又擦了一遍身子,少年浑身无力身子骨软得出奇,一摸额头仍是滚烫。
手扶起少年腰间,小心翼翼揽人入怀。
扶人坐正了,伊有琴端起药碗递给了他,他默然点头致意,拿起汤勺一勺一勺喂给云星起。
深褐色药液荡漾在白瓷碗中,即使离得远也能嗅到那股子难闻的苦味。
也就是眼下云星起昏睡了任他摆布,若是清醒状态,不知他能否安安静静喝下这一碗苦药。
有人喂,仅有吞咽意识的云星起乖巧下咽。
很快,一碗药见了底。
燕南度打开放在木桌上的一个油纸包,里头有几块蜜饯,是他昨晚托医馆学徒去买的,捡了一块塞进了云星起嘴里。
王忧看着他的动作,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最终没说出口。
兄弟,你看人的眼神未免太过直白,在疑似云星起二师姐面前是不是伪装一下比较好?
燕南度没看见他的表情,他直勾勾地盯着云星起含住蜜饯的嘴,突然一下抬手扶住少年下巴。
吓得王忧心底发出一声怪叫,直接上手拍在燕南度肩膀上。
燕南度一脸不快地回头看他:“干什么?”
王忧笑得假兮兮:“没什么,我们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?”眼神扫了一下伊有琴。
不能仅凭几句话确定她即是云星起二师姐,何况云星起之前压根没跟他俩提起过这件事。
燕南度将空了的药碗放在一边,扶云星起躺下。
伊有琴站在一边看完全程,她欣慰地点点头,在燕南度走开后,方一脸心疼地坐于床边,发出一声感慨:
“渺渺,你瘦了。”
燕南度看着她动作,突兀开口道:“云星起之前与我提过一嘴,他在翠山的师兄姐,是他的家人。”
什么!?王忧瞪大眼惊讶地看着他,云星起和他说起过,那在长安三年,为什么不与他说?
伊有琴轻柔地摸上云星起脸颊:“这孩子,从离开翠山以后只来过一封信说他去长安了,别的我们一概不知。”
因而昨日她询问王忧,一行人是否自长安而来,被否认后,以为是认错人了。
她侧身抬头看向燕南度:“他与你说起过我吗,小时候我经常照顾他呢。”
燕南度手指尖摩挲过刀柄:“好像有过。”
在芳原城,云星起说过他要回翠山,他的家人们全在翠山,言语间称呼家人为“师兄姐”。
详细的,云星起未曾与他说起过,或许是回乡心切,忍不住话多了点。
伊有琴抽出手帕给云星起擦了擦额角虚汗,问道:“渺渺是怎么生病的,他皮实得很,鲜少见他这幅模样。”
怕是怕在江湖中沾上了些不好的事物引起的发热。
燕南度双手抱臂不言语,瞟了一眼王忧。
王忧看向背对他的伊有琴,不敢看燕南度,好一会,半真半假说道:
“我们之前赶路不小心落了水,他、云星起他着凉了。”
伊有琴没回头,仔仔细细给床上人擦汗:“是吗,你们小年轻混江湖果然是粗犷些。”
她没有怪罪的意思,离了翠山,入江湖也好,去长安也罢,一切意料之中。
只是小师弟好不容易回趟家,人不是走时活蹦乱跳,是躺在床上病殃殃的,难免有落差。
不问清楚了,心里总是硌个疙瘩;问清楚了,心里舒缓不到哪去。
她明白,孩子长大了,终究像是断了线的风筝。
可能永远不再相见,可能明日相见。
方才站得远尚好,一下离得近,辨明少年烧得汗涔涔陷在床铺间苍白无力的模样,她忍不住了。
她背对两人,肩膀轻微耸动,最终拿袖角擦了擦眼睛。
收起帕子,侧过身打量一圈四周,眼角微红的伊有琴邀请道:“与其在此,不如同我一起回翠山,山上清幽,适于疗养。”
今日天光乍亮,燕南度不是没生起过去山上的念头。
待王忧一来,三人一起上山,他背着云星起,去找他的家,去见他的家人们。
他们不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,焉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。
没实施,一是云星起病情反复无常,不宜运轻功带人吹风上山,二是不知翠山路途情况,怕一不小心再出意外。
有人带路正合心意,保持沉默的燕南度点头:“好,待抓好药,我们与你一起上山。”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