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段挺拔,英气中透着明艳。她身边站着的是刘华,香港娱乐界不倒的常青树,笑容标准,举止得体,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偶像。合唱的声音透过时光和音响设备传来,轻微失真。
这原本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。但霍一的目光,却死死盯住了齐雁声看向刘华时的眼神。
那时的齐雁声,比现在更年轻,眼神也更不加掩饰。她微微侧身对着身边的巨星,唱腔字正腔圆,专业无可挑剔,但那双眼睛,在镜头特写推近时,明亮得惊人,里面盛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、喜悦,甚至……是那种小女生般的、带着崇拜的甜蜜。那眼神缠绕在对方身上,与舞台上英姿飒爽的文武生形象形成一种奇特又勾人的反差。
一股熟悉的、阴郁的燥热从胸腔里翻滚上来,带着酸涩的腐蚀性。霍一几乎是下意识地绷紧了下颌线,将一切情绪压回惯常冷淡的面具之下。
她厌恶这种表情,厌恶这种毫不设防的、近乎盲目的崇拜,尤其当这崇拜的对象是——一个在她看来将“圆滑”和“商业”刻进骨子里,毫无真实棱角的符号。她喜欢的艺术是浓墨重彩的,是带着痛感和决绝的,奋不顾身、朝生暮死,就像她笔下李悟的挣扎,或是叶正源那样的孤高,而非这种精心包装、拙劣的糖衣。
然而,更让她烦躁的是,这股厌恶之中,竟奇异地掺杂着一种尖锐的、近乎幼稚的嫉妒。她嫉妒那个男人能如此轻易地获得齐雁声那样毫不保留的注视,这种不受控制的、尖锐的嫉妒和一种近乎嘲讽的黑暗情绪不讲道理,能渗透每一个思绪的缝隙。
她厌恶屏幕上那个八面玲珑的天王巨星,更厌恶齐雁声看向他的那种眼神。那是霍一从未在齐雁声身上得到的。她们之间有的是欲望的火焰,是智性的交锋,是心照不宣的默契,甚至是某种扭曲的共谋,但独独缺少这种近乎纯粹的、带着光晕的欣赏。
齐雁声公开推崇的偶像,她理想型的模板,恰恰站在霍一价值观的对立面。
她们根本是两种人。从根子上就是矛盾的。每一条看待世界、看待艺术、看待人生的准则,可能都南辕北辙。
可是偏偏……
霍一的目光从电视屏幕,缓缓移到身边真实的齐雁声身上。
这个人,这张脸,这具她曾无数次抚摸亲吻过的身体……这个人表露出来的每一种神态,清冷的,温柔的,锐利的,动情时迷乱的;她的声音,唱戏时的高亢清越,说话时的温和沉稳,在床上压抑不住的低吟;乃至她周身那种独特的气场,混合着传统艺术的端庄和某种私底下的……霍一不敢深想却无比沉迷的淫靡开放……
所有这些,都对她构成一种近乎生理性的、无法抗拒的强大吸引。像飞蛾注定要扑向火焰,像潮汐注定要听从月亮的召唤。让她理智上排斥,情感上纠结,却身体力行地一次次靠近,沉沦。
是的,她告诉自己——她长大了,不再是那个会因为暗恋而痛苦不堪的少女。她学会了接受矛盾,接受欲望与理性背道而驰。她可以一边厌恶着齐雁声推崇刘华的模样,一边疯狂渴望她的身体和那片刻的精神共鸣。她学会了接受这种矛盾,接受自己会被截然相反、甚至自己内心所厌恶的特质所吸引。
但这接受,并非坦然,而是带着一种沉郁的、近乎自虐的清醒。
电视里的合唱到了尾声,掌声响起。齐雁声微微侧头说了句什么,笑容更加灿烂。霍一觉得那笑容刺眼极了。
“呵。”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破了沉默。
霍一猛地回神,看向笑声的来源。
齐雁声不知何时已经关掉了电视。客厅里重新陷入安静。她侧着头看霍一,眼神深邃,唇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。那笑容,和刚才电视里那个望着偶像的、眼神甜得能拉丝的女人判若两人。这是一种成熟的、洞悉的、甚至带点戏谑的笑容。
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?
霍一忍不住再一次想。是镜头前那个八面玲珑、推崇偶像的齐雁声?是舞台上那个英姿飒飒、倾倒众生的第一文武生?还是那个在私密空间里,能坦然接受甚至享受年轻女性近乎暴戾的占有、眼神迷离地承欢的joyce?
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,矛盾得令人头痛。霍一发现自己越是深入接触,越是看不透眼前这个女人。这种无法掌控全局、无法彻底洞察的感觉,让她感到不安,甚至有一丝被愚弄的恼怒。尤其当她意识到,自己对齐雁声的了解,或许远远比不上齐雁声对她内心阴暗角落的洞察。
齐雁声的声音很轻,带着一丝慵懒的沙哑,像羽毛搔过心尖,“使咩睇到我好似想食咗我咁?”她语调轻松,甚至带着点玩笑的意味,但那双深邃的眼窝里藏着的,却是了然的微光。
霍一的心脏几乎要撞出胸腔。所有混乱的思绪、矛盾的自我剖析、尴尬与恼怒,瞬间被这句话烧成一片灼热的空白。
她确实想“吞掉”她——用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,将这个人彻底占有、拆解、消化,让她完全属于自己,让她那些令人不快的过往和偏好都消失殆尽,只留下能取悦自己的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