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谢天谢地了,若要留宿万万不可能。
但也正是如此,更能说明这一家人的淳朴、厚道。胸怀像大山一样宽广、豁达,厚重。不会说嘴,只会做事。
大概,这就叫积德行善了。
打断骨头连着筋,天下穷人心连心…同病相怜。
就这么想着想着,两人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。
深冬的拂晓,天还很黑,特别是深山密林,总感觉比山外要晚个把小时。
随着寒气逼袭,屋里的温度急剧下降,两人都被冻醒了。
虽说炕还很热,但寒气刺的脸如针扎一般,头皮发麻,浑身发冷,一件棉袄怎么盖也抵挡不住咄咄逼人的寒气。
不一会儿,男主人起来穿衣服,陈安问道:“天还黑着呢,起这么早干啥子?”
只听他说:“先给地里背几回粪,早饭后还要进山砍柴。”
陈安一听,随即跟着起床,对宏山说道:“今天背上东西走不快,要趁早赶路。”
宏山会意,立刻翻身坐起,快速穿上棉袄,跳下炕,跟陈安一起收拾东西,背上松子,再三感谢这一家人的热情留宿,顺便问了沿途的人家和南郑的黑市位置。
男主人都下炕了,总不能还像个哈儿一样还跟女主人躺一个炕上吧!
两人都很识趣。
谁知道,等天光麻亮的时候,两人这才注意到,天空已经一片阴霾,这是已经阴了,说不定还会下雪,难怪昨天晚上躺炕上还那么冷,这要是在外面露宿,绝对更难受,这让两人又对那家人多了更多感激,把剩下的几块干粑粑,留给了那两个孩子,这才一前一后离开。
这一天边走边换,等到带来的那些针头线脑全部换出去的时候,两人的背篓也各自多了近百斤的松子。
剩下的就是一个劲地赶路,等到天黑的时候,到了南郑附近。
大概是城里管控严格的原因,黑市选择在南郑这个偏了不少的地方,倒也为两人省了不少路程。不然还得赶上好几公里路程才能进入汉中区。
他们在附近的山林里选了个地方过夜,介绍信什么的证明都没有一个,可不敢乱走。
东西放下,两人淌过汗、冒过气的头和脊背,经越来越紧的寒风不断光临,浑身冰的难受,手脚僵僵的,就连头皮都感觉紧巴巴的,不得不使劲地搓手、跺脚,手灵活了一点就上下搓脸搓耳朵。
不管有多冷,看着背篼里满满的松子,想着这玩意儿卖出去,能给家里人添身衣服,添双鞋子,说不定还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上几顿米饭,那就是灿烂的朝阳在朝着两人招手,都忍不住地兴奋。
晚上,两人就在林子里拢了一大堆火,依偎着将就一晚,迷迷糊糊地到了半夜,感觉时间差不多了,背上松子往黑市场赶。
年轻的感觉
当城里人还沉浸在甜蜜梦乡的时候,南郑偏僻小巷在夜幕的掩映下已是人影晃动,熙熙攘攘。
被不断禁止、取缔的黑市场犹如幽灵般时隐时现,也像石头缝隙里的小草顽强地生长着。
汉中,不愧是历史悠久的汉家发祥地、华夏聚宝盆、兵家必争之地,向来也是往来客商聚集的古城。
这里可是秦之咽喉,蜀之门户。
黎明前是最黑暗,最冰冷的时间,对于搞黑市场的人来说,却是最安全最佳的时段。
在进入黑市场之前,陈安让宏山看着东西,自己先到黑市场里边转了一圈,打探下情况。
他上辈子就没有做过这方面生意的经验,提前看下情况才会有个分寸。
到里边转了一圈,他才发现,卖松子的人少说也有十多个,买松子的人也不少,不用他多问,就在旁边看看他们讨价还价,弄明白价位。
他也专门留意了一下周边情况,见没有什么异常,这才折返出去,叫上宏山一起背着东西进入黑市场。
两人背着沉重的背篼,刚一到,东西还未放下,就立刻有十来个人围上来问:“老乡,背的啥东西?”
陈安回答道:“神仙嗑。”
听到这话,不想买松子的人立刻离开,去别处找寻想要的东西。
而想要收购松子的,还有四个留了下来,不停小声催促:“先放下,看看货。”
两人就地将背着的松子放下,将架在背篼口上的袋子取下来,口袋解开后,他们一人抓一把,打着手电筒,看颗粒大小,看颜色有无霉变,看干净不干净,边看边问:“这是哪里的松子,袋袋底下和上面的一样吗?”
一路用针头线脑换过来,亲眼看着一碗碗舀在口袋里面的,陈安对自己收到的这些松子很是自信,一一作了回答。
石河子村那边华山松少,进入汉中地界比较多,他自然是说是这些地方的,并补充道:“这些松子,仁仁饱满得很,不信,你们嗑几颗看看!”
这些人立刻往嘴巴里抛松子,嗑得咔嚓响,然后吐在手心,连嗑几颗,翻看里面的松仁。
品质好,自然招人喜欢,几人都很满意,